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之前達成 The End of Poverty





很久沒有一本書讀起來這麼讓人情緒起伏了。

這本書如副標所言,要在2025年終結貧窮,更精確一點的來說,是要終結「赤貧」。作者被譽為21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在讀完此書後,完全認同。


大多數的經濟學家,他們躲在自己的辦公室中,讀著撈來的Data,跑統計分析,作數學模型,在某種假設下,得出一些不符合真實世界的答案。專精於非洲的經濟學家,可以對非洲國家、經濟、天然資源侃侃而談,但是他們卻一步也沒踏入非洲過,然而Sachs不同,28歲就獲得哈佛教職的他,實地走訪了世界上「罹患」赤貧的國家,包括印度、玻利維亞、波蘭、俄羅斯、非洲各國,在這裡我用了「罹患」這個字眼,是因為Sachs提出了「臨床經濟學」的概念,富國的多數經濟學家擁抱自由經濟、全球化的教條,強加這套觀念在窮國身上,質疑窮國為何不像他們一樣,必然可以獲得像他們一樣的經濟成長。這樣的想法卻是把一種觀點當作是解藥,卻不診斷個體、國情的差異,以及氣候、地理因素之間的隔離。因此要在發展中國家解決赤貧的問題,絕對不是用自由經濟、全球貿易這種帽子扣下去就會有答案。

 槍砲、病菌與鋼鐵這 本書早已經提出地理、氣候因素,地軸的方向影響國家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非洲深受瘧疾、愛滋病的侵擾,加上地理氣候沒有適合發展商業的航道,使得非洲大多 數國家,尤其是內陸國家,脫離不了貧窮陷阱。雖然美國只要每年撥出GDP 0.7%的援助,就可以幫助非洲脫離貧窮,減少疾病,至少不會連買個蚊帳都買不起,只要讓他們的經濟抬升到經濟發展的第一階梯,貧國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脫 離貧窮,但是近年來的援助金額卻越來越少,然而他們卻不自知,認為幫助貧國已經無能為力,真的是無稽之談。

當然,不能否定自由經濟、全球貿易帶來的好處,但諾是把所有的原因歸咎到這因素之上,就大錯特錯。經濟學都只告訴我們亞當.史密斯相信全球貿易能夠加速經濟的發展,我們也相信李加圖的比較利益原則是國際貿易的基本原理,但是很少人真正了解史密斯在國富論中更重要的論點,就是即便自由貿易帶來好處,但依舊脆弱危險,也不認為過程中,會主動的把科技的益處以及生產上的分工傳播到世界各處。

歷史上告訴我們很多例子,歐洲與東印度以及西印度之間的海陸貿易開放,並沒有帶給非歐洲人好處。今天學校經濟學第一課,就是告訴學生那「看不見的手」,也只讓我們把國富論與這隻看不見的手劃上等號,就猶如聽到牛頓就想到蘋果一樣這麼的膚淺。事實上,他並不是一個強調自由經濟意識形態的思想家,國富論中花了許多篇幅解釋為什麼政府必須強而有力,承擔國防、司法、基礎工程建設與教育,因為這些方面需要集體力量以補充或代替私人市場力量。





閱讀這本書會感受到希望,而不是無奈,雖然在看到富國、國際型組織如 IMF、聯合國、世界銀行等等對於解決貧困並沒有付出如預期的貢獻,對於那些政府官員的無知與偏見倍感忿怒,但是這跟閱讀震撼主義不同,震撼主義這本書就是一個記者砲火猛烈的批判米爾頓.傅利曼以及後人追隨的新自由主義,的確揭露出許多假自由、全球化之名行經濟思想殖民的醜陋面。但是看完那本書全身一個不對勁,不是因為我擁護新自由主義或是無法接受不同的觀點,但是整本書就像是政論節目一樣,語調詞句不甚喜歡。

過去我也看了全球貿易的窮途末路,是一種對全球化、廉價商品的反思,但是這些書大多只是提出問題,批評現況,結尾用一種悲愴的寫作手法收尾,好像世界末日即將到來。但是這本書不同,厲害之處在於他寫實,雖然市面上關於印度、非洲、共產國家等等的經濟發展的書汗牛充棟,但是作者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以寫日記一般的記錄過去發生的重要事件,包括他親眼所見的「赤貧」,和他在發展經濟領域的權威,讓他得以參與許多聯合國、政府之間的會議,也真正對解決貧窮有影響力,這些事件都被他一一記錄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解決貧窮的決心與抱負,並且,真真確確的提出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來告訴富國政府憑什麼幫助貧國。



最大的原因跟理由就是維持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鐵錚錚的例子就擺在眼前,戰敗國大額的負債將會製造出像希特勒這樣的人物出現,因此在二次大戰之後,馬歇爾計畫就是基於這樣的立場下而生。 

今天,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基於同樣的理由,再次幫助貧國脫離貧窮陷阱,將貧國的經濟能力提升到能夠累積資本,不需要在因為連維持生理機能的經濟能力都無法達到而陷入惡性循環的陷阱中。我們不需要一夕之間讓貧國變成富國,只需要消滅赤貧。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