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年文化的故事

中文書名: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年文化的故事

原文書名:Altered State:The Story of Ecstasy Culture and Acid House

作者:Matthew Collin / John Godfrey

譯者:羅悅全

出版單位:商周出版



不論是過去或今日,藥物文化一直都是存在的議題,本書主要探討快樂丸文化與青少年社會、次文化的關聯,從60年代嬉皮文化與LSD,70年代的龐克狂潮,到80年代MDMA〈快樂丸〉的盛行,一項文化能歷久不衰,自有它的道理。這些藥物造成人們心理的迷幻旅程效果,政府、警政系統與用藥者的周璇與對峙,及當時迷幻舞會的盛行,都不僅僅是對於個人層次的身體效果,而是整體社會的改革及影響,這些藥物的意義不應只被界定於所謂的毒品,而更應該被擴大探討它對一個城市或國家與邊緣弱勢人物與主流文化的衝突。







所謂的毒品是什麼?今日常聽到的「毒品」包括搖頭丸、古柯鹼、海洛因,大麻等等,都被大眾認定為是惡名昭彰,對於人體有害無益,並且會對整個社會的風氣及國家的生產力造成衰弱的毒根,但從200多年前的中國鴉片盛行,以致於遭到列強的侵略,或者英國80年代時快樂丸的盛行,甚至到今日,在個地下夜店或KTV,所謂的「毒品」,依就是存在且不斷推陳出新的罪行,也許我們不該只是以強硬的手段試圖遏止用藥者,或是拍幾個藝人代言的反毒廣告就以為可以解決問題,難道這些用藥者不知道藥物的害處或法典裡頭各式各樣的法條?我想這些藥物應該以另一個角度切入討論。



以80年代快樂丸在英國的盛行情形為例,各式各樣的舞會舉行,聚集的用藥者群聚high了三天三夜,由於藥物造成的奇幻旅程效果,事物是美好的,社會是平等的,身邊的人都變得友好和善了起來,在這個團體裡,他們是有歸屬感的,那些煩惱、憤怒都消失了,震耳欲聾的電子音樂搭配大型音響加強了藥物的效果。



一位用藥者說:「你在舞廳會真情傾吐說你愛所有人,那是一種團結的感覺。那裡的確有種特殊情感,但,你很難說那不是藥物的作用。」




英國保守黨連續三度執政,社會主義及舊有體制全面崩解,社會低階層如礦工、印刷工的階級抗爭,個人主義過度盛行,首相余契爾夫人的唯物主義,窮人閉嘴滾蛋,菁英分子勢力飆漲,尤其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在街頭鬼混,面對經濟的蕭條束手無策,要說這是藥物盛行的背景,或是原因,或許太過膚淺,但以後人的角度來看,這些人追尋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逃避,而快樂丸只是正好提供了這種功能。



然而,當政治人物、警政系統及最重要的媒體對於快樂丸的阻止也讓人看出這些有權勢的人對於邊緣文化的漠視。



《每日郵報》在一場迷幻浩室舞會舉行後的報導:「迷幻浩室只是包裝,掩蓋著龐大的毒品交易,用容易親近的流行音樂活動引誘青年栽進毒癮中。實際上,這些舞會根本就是有組織的毒品銷售系統─大麻、安非他命、迷幻藥LSD,還有最危險的一種毒品,叫做快樂丸。這種殘害青年的活動,我們應該將幕後黑手繩之以法,嚴刑重罰。」



雖然這篇報導看似振振有詞,但作為媒體,應該更深入報導關於舞會的用意及這些用藥者的心靈狀況,而不是單方面的造成社會對於用藥者的鄙視、反感和恐慌。警察也竭盡所能阻者這些迷幻舞會的舉行,警車大型包圍甚至發放錯誤訊息誤導舞客讓他們自投羅網等等手法,有幾次還爆發嚴重的肢體衝突,一名舞客說:「暴力威脅才是這個社會控制個人的最終手段,你不知它存在,直到你試圖突破它的藩籬刺網為止。你突然敏感察覺到我們這些浪跡者、瑞舞客和其他被社會唾棄的人,處在孤絕的環境,完全脆弱無助,遭到包圍。」




暴力手段的確是這個社會中有權人士的最終手段,如果無法阻止,就立個法三讀通過,這世界上一切惡行都不可能如此輕鬆遏止,最重要的應該徹底改善失業、經濟蕭條及住地骯髒的問題比較實際。



其實我們不都對這些亂象和蕭條感到不滿,但卻毫無辦法,也毫不吭聲,我想這些用藥者試圖表達了他們的心聲,不像我們苦中作樂,束手無策。




這些藥物確實不是有益身心的物品,但它是一面鏡子,透過它,我們可以探討整個層面的社會問題及鎖定這社會需要幫助及關注的族群,媒體、政府不該造成社會的恐慌,或間接誘導大眾對於用藥者產生恐懼及厭惡的心態,如:稱這些用藥者為「吸毒者」或大肆報導他們吸毒後的罪刑。徹底探討社會問題才能營造社會和諧。






Related Articles

技術提供:Blogger.